马绍愉作为兵部职方清吏司主事,虽然是职方司郎中张若麒的部属,但是他们二人同受兵部尚书陈新甲的赏识,被引为亲信之人。
自然他们的关系较为亲密,如今又同在辽东军中,注定要互相帮衬着,都希望尽快出兵解了锦州之围。
如此,得胜归朝,凭辽东军事的功劳,得一条升迁的捷径。
马绍愉与张若麒一般,于兵事只知一二皮毛而已,他二人来到辽东,其实并非是为洪承畴出谋划策,而是监视洪承畴尽速出兵松锦。
因此,张若麒便自请襄助辽抚邱民仰,督办粮饷诸事,而马绍愉则是从旁协助张若麒,这样便可以远离松锦前线,而一旦得胜,督运粮饷之功确是他们的了。
而当下的辽东诸将们都觉得自己近二十万边镇精锐齐聚,乃是亘古未有之力量,自万历年援朝之战后,大明朝廷还是头一次集结起如此庞大的军团。
凭此,就算不能一战击溃奴贼围锦大军,至少解了锦州之围,当不是什么大问题,此战得胜,自然会个个封赏。
张若麒、马绍愉本就是兵部干臣,又得尚书陈新甲的赏识,凭此功还朝,那是一定要升迁的。
现在辽东的诸镇将帅虽表面上完全听命于蓟辽总督洪承畴,然私下里却大多暗中巴结他们二人,更有私表忠心之人。
惟张诚、杨国柱、曹变蛟等少数实力派将帅能做到平和以待,既是如辽西将门新星吴三桂这般,也是大力结交之。
只不过,他对于张若麒和马绍愉的结交,却未曾瞒着总督洪承畴,毕竟他还是洪承畴的学生。
参军马绍愉进入书房后,同大家寒暄几句,话题就又转回到刚刚那副对联上。
张若麒称赞这副对联的对仗工整,十分典雅,马绍愉连忙随声附和,同样是赞扬不止,他们二人都是进士出身,又是朝中文官,在吴三桂及其幕僚的眼中,说话斤两最重。
吴三桂被他们一番夸赞,自是心中高兴,不住的哈哈大笑。
他麾下一个幕僚说道:“这副对子恰恰是我家镇帅的写照。吴帅不但善于舞剑,更是喜好读书,所以这副对子可谓十分的贴切。”
吴三桂笑道:“可惜裱得不好。下次有人进京,应该送到裱褙胡同墨缘斋汤家裱店重新裱一裱才是。”
于是便有人建议说最好送到胡家裱店去,说汤家裱店虽然系祖传的手艺,但是近来反应也是徒有虚名,裱工其实并不如胡家。
这时,吴三桂忽然发现洪承畴新聘请的亲信幕僚刘子政却一直是笑而不言,并未有称赞之语,他感到奇怪,就开口问道:“政翁原是方家,请看这副对子究竟如何?”
刘子政笑言道:“近世书家多受董文敏公流风熏染,却不能独辟蹊径。这位先生的书法虽然也从董字化出,但已经打破藩篱,直向唐人求法,颇有当年李北海的味道。
单就书法而言,也算是上品。
可惜这副对子中缺少寄托,亦少了些雄健之气。长伯乃是关外虎将,国之干城。此联虽比吟风弄月之作略高一筹,但可惜仍是文而不武,雅而不雄啊!”
吴三桂闻言心中略显不快,但他仍哈哈大笑。
他此前每遇文官,必会附庸风雅,投其所好,请书写屏联或是留字家中。
今日就已为张若麒和马绍愉准备好了纸墨,现在见刘子政自视甚高,有意将他一军,便命人摆好笔墨纸砚,请他先来书写一联。
张若麒和马绍愉对刘子政也是看不惯,便从旁催促,张若麒更是在心中暗道:“一个行伍出身的老头子,从军前仅仅得个秀才,也在此处卖乖。真是过蒙督臣器重,不知收敛,未免太不自量力!”
刘子政又怎会看不出大家对他的轻视,特别是张若麒的神情更令他极其厌恶。
他虽胸有成竹,却故作姿态的摇头婉拒,自言少年从军,本就读书不多,实不敢挥毫露丑,见笑大方。
可吴三桂已是箭在弦上,又如何肯放得过他,便力劝道:“就请政老随便写上一副,我本职留下墨宝,以使陋室生辉,也不负此生良遇。’
张若麒更是在旁带着讽刺的语意说道:“政老胸富韬略,闲注兵書,足見学养之深厚,又何必谦逊如此!”
张诚自進入吴三桂的书房后,便未发一言,其实于书法诗词对联一道,他虽略通一二,确是真真的拿不出手来,为了不露窃,也就只得藏拙了。
却见刘子政莞尔一笑道:“既然苦辞不得,那就只好勉强献丑啦。”
他略一沉思,便挥笔写成一联,字如碗大,铁画银钩,雄健有力,又很是潇酒,不带半丝俗气。
一個吴三桂麾下幕僚摇头晃脑的念念有声:
“常思辽海风涛急
欲报君王聖眷深”
此联一出,不惟吴三桂大声叫好,一众幕僚也纷纷叫起好来。
总监军张若麒更是在心中暗暗吃惊不已,从此不敢再轻视刘子政非科甲出身。
吴三桂又请张若麒与马绍愉二人也写一副对联,张若愚自知一时想不出这样自然、贴切、工整,且寓意甚佳的对子,只好写副称颂武将功勋的前人对联,敷衍过去。
马绍愉确是坚辞不写,吴三桂也不再勉强。
这时,洪承畴的亲信幕僚谢四新开口说道:“长伯,督臣有话要我带给你!”
吴三桂一惊,不知洪承畴有何吩咐,忙问道:“洪督,有何钧谕?”
“事关军机。’
书房内的众人一闻此言,便都自动退了出去。
张诚与张若麒等对视了一眼,正待退出,却被谢四新叫住,只听他道:“张监军乃是钦派监军大臣,马参军也有赞画军务之责,张将军更是援辽大将,自然都无需回避!”
他转过眼睛看着吴三桂,对他说道:“督臣命学生向长伯兄说两件事:一是要长伯务必留一位谨慎得力的军将,以防护大军粮草万全;二是请长伯兄奉劝一下左夫人,请她不要随大军前去救解锦州之围。”
吴三桂叹息一声,说道:“家舅母一定要去,我也实在无法劝阻。前天就因多说了几句话,她将我痛责一顿,说我不念国朝之急,也不念舅父之难!”
本章已完成!
自然他们的关系较为亲密,如今又同在辽东军中,注定要互相帮衬着,都希望尽快出兵解了锦州之围。
如此,得胜归朝,凭辽东军事的功劳,得一条升迁的捷径。
马绍愉与张若麒一般,于兵事只知一二皮毛而已,他二人来到辽东,其实并非是为洪承畴出谋划策,而是监视洪承畴尽速出兵松锦。
因此,张若麒便自请襄助辽抚邱民仰,督办粮饷诸事,而马绍愉则是从旁协助张若麒,这样便可以远离松锦前线,而一旦得胜,督运粮饷之功确是他们的了。
而当下的辽东诸将们都觉得自己近二十万边镇精锐齐聚,乃是亘古未有之力量,自万历年援朝之战后,大明朝廷还是头一次集结起如此庞大的军团。
凭此,就算不能一战击溃奴贼围锦大军,至少解了锦州之围,当不是什么大问题,此战得胜,自然会个个封赏。
张若麒、马绍愉本就是兵部干臣,又得尚书陈新甲的赏识,凭此功还朝,那是一定要升迁的。
现在辽东的诸镇将帅虽表面上完全听命于蓟辽总督洪承畴,然私下里却大多暗中巴结他们二人,更有私表忠心之人。
惟张诚、杨国柱、曹变蛟等少数实力派将帅能做到平和以待,既是如辽西将门新星吴三桂这般,也是大力结交之。
只不过,他对于张若麒和马绍愉的结交,却未曾瞒着总督洪承畴,毕竟他还是洪承畴的学生。
参军马绍愉进入书房后,同大家寒暄几句,话题就又转回到刚刚那副对联上。
张若麒称赞这副对联的对仗工整,十分典雅,马绍愉连忙随声附和,同样是赞扬不止,他们二人都是进士出身,又是朝中文官,在吴三桂及其幕僚的眼中,说话斤两最重。
吴三桂被他们一番夸赞,自是心中高兴,不住的哈哈大笑。
他麾下一个幕僚说道:“这副对子恰恰是我家镇帅的写照。吴帅不但善于舞剑,更是喜好读书,所以这副对子可谓十分的贴切。”
吴三桂笑道:“可惜裱得不好。下次有人进京,应该送到裱褙胡同墨缘斋汤家裱店重新裱一裱才是。”
于是便有人建议说最好送到胡家裱店去,说汤家裱店虽然系祖传的手艺,但是近来反应也是徒有虚名,裱工其实并不如胡家。
这时,吴三桂忽然发现洪承畴新聘请的亲信幕僚刘子政却一直是笑而不言,并未有称赞之语,他感到奇怪,就开口问道:“政翁原是方家,请看这副对子究竟如何?”
刘子政笑言道:“近世书家多受董文敏公流风熏染,却不能独辟蹊径。这位先生的书法虽然也从董字化出,但已经打破藩篱,直向唐人求法,颇有当年李北海的味道。
单就书法而言,也算是上品。
可惜这副对子中缺少寄托,亦少了些雄健之气。长伯乃是关外虎将,国之干城。此联虽比吟风弄月之作略高一筹,但可惜仍是文而不武,雅而不雄啊!”
吴三桂闻言心中略显不快,但他仍哈哈大笑。
他此前每遇文官,必会附庸风雅,投其所好,请书写屏联或是留字家中。
今日就已为张若麒和马绍愉准备好了纸墨,现在见刘子政自视甚高,有意将他一军,便命人摆好笔墨纸砚,请他先来书写一联。
张若麒和马绍愉对刘子政也是看不惯,便从旁催促,张若麒更是在心中暗道:“一个行伍出身的老头子,从军前仅仅得个秀才,也在此处卖乖。真是过蒙督臣器重,不知收敛,未免太不自量力!”
刘子政又怎会看不出大家对他的轻视,特别是张若麒的神情更令他极其厌恶。
他虽胸有成竹,却故作姿态的摇头婉拒,自言少年从军,本就读书不多,实不敢挥毫露丑,见笑大方。
可吴三桂已是箭在弦上,又如何肯放得过他,便力劝道:“就请政老随便写上一副,我本职留下墨宝,以使陋室生辉,也不负此生良遇。’
张若麒更是在旁带着讽刺的语意说道:“政老胸富韬略,闲注兵書,足見学养之深厚,又何必谦逊如此!”
张诚自進入吴三桂的书房后,便未发一言,其实于书法诗词对联一道,他虽略通一二,确是真真的拿不出手来,为了不露窃,也就只得藏拙了。
却见刘子政莞尔一笑道:“既然苦辞不得,那就只好勉强献丑啦。”
他略一沉思,便挥笔写成一联,字如碗大,铁画银钩,雄健有力,又很是潇酒,不带半丝俗气。
一個吴三桂麾下幕僚摇头晃脑的念念有声:
“常思辽海风涛急
欲报君王聖眷深”
此联一出,不惟吴三桂大声叫好,一众幕僚也纷纷叫起好来。
总监军张若麒更是在心中暗暗吃惊不已,从此不敢再轻视刘子政非科甲出身。
吴三桂又请张若麒与马绍愉二人也写一副对联,张若愚自知一时想不出这样自然、贴切、工整,且寓意甚佳的对子,只好写副称颂武将功勋的前人对联,敷衍过去。
马绍愉确是坚辞不写,吴三桂也不再勉强。
这时,洪承畴的亲信幕僚谢四新开口说道:“长伯,督臣有话要我带给你!”
吴三桂一惊,不知洪承畴有何吩咐,忙问道:“洪督,有何钧谕?”
“事关军机。’
书房内的众人一闻此言,便都自动退了出去。
张诚与张若麒等对视了一眼,正待退出,却被谢四新叫住,只听他道:“张监军乃是钦派监军大臣,马参军也有赞画军务之责,张将军更是援辽大将,自然都无需回避!”
他转过眼睛看着吴三桂,对他说道:“督臣命学生向长伯兄说两件事:一是要长伯务必留一位谨慎得力的军将,以防护大军粮草万全;二是请长伯兄奉劝一下左夫人,请她不要随大军前去救解锦州之围。”
吴三桂叹息一声,说道:“家舅母一定要去,我也实在无法劝阻。前天就因多说了几句话,她将我痛责一顿,说我不念国朝之急,也不念舅父之难!”
本章已完成!
为更好的阅读体验,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,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, 转码声明。
808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vip小说网站阅读随时都能干的校园运动会,随时都能干的校园运动会最新章节,随时都能干的校园运动会 xbiquges.com!
808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vip小说网站阅读随时都能干的校园运动会,随时都能干的校园运动会最新章节,随时都能干的校园运动会 xbiquges.com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