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那铸币的事情就这样了。不过相国的话,倒是让寡人想到一件事。”赵括说道。
“敢问大王是何事?”蔺相如问道。
“吏的问题。我赵国各地吏员几乎都是由当地豪强一代代传下来,父传子,子又传孙,只要生下来就不愁没工作,这就导致了大部分吏员并没有什么才干,只是依靠祖上的血脉当上了小吏。这些人不求上进,不学无术,甚至为祸一方,最后却要朝廷来背负骂名。”
“而剩下极少数有才干的人,却因为地位低下,等不到机会,无法施展才干,最终孤老于荒野。这是我赵国的损失。既然如此,为什么不给他们一个机会呢?”
“寡人打算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吏员考试,所有吏员都要参加,以郡为单位进行。只有考试通过的吏员,才可以留下继续做吏。没通过考试的,全部辞退。人手不足可以重新招,但是也要考试。吏员通过考试之后,可以到邯郸参加第二次考试。其中成绩前八十名授予官职。”
“另外,从今以后,不仅对官员进行考核,对吏员也要进行考核,考核优异者,可升官。不合格者,辞退。同样,官员不合格者,除了贬官、革职之外,还有可能被贬为吏。”赵括说道。
从先秦,到两汉,再到唐宋,吏的不断恶化,本质上来说就是因为阶层的不断固化。
先秦时期,吏还有上升的渠道,只是这个渠道很窄。两汉时期,这个渠道就更窄了。
等到唐宋时期,吏的上升渠道已经被完全封锁,凡为吏者,三代不允许参加科举,科举都没办法参加,还怎么当官?
这种情况下,除非家里闺女被皇帝看上了,能够一飞冲天之外,否则你就是再有本事,顶多也就是一个在当地比较有名望的老头。
既然怎么努力也没用,那就不努力呗,敛财就行了。
整天想着敛财,能不恶吗?
战国时期官和吏的阶级还没有唐宋以后那么泾渭分明,现在赵括就要彻底打破官和吏之间的界限,以后官可能会被贬为吏,吏也有机会升为官。
大家都一样,谁也别想鄙视谁。
除此之外,就是为了挑选人才了。
赵国太缺人才了,过去缺,现在缺,以后也缺。
不是每个有才能的人都会遇到伯乐,怀才不遇的终究是大多数。
谁能想到,当年在齐国乞讨的百里奚最后能辅佐秦穆公称霸西戎,居住在郊外的野人孙叔敖能够辅佐楚庄王一鸣惊人。
赵括就不信了,赵国这么多小吏,难道就没有几个能人?说句不好听的,哪怕是一群流氓,也会有比较厉害的流氓头子。
众人对视了一眼,虽然赵括嘴上说是突然想起来的,但这么成熟的想法怎么看都不像是突然想的,反而像是蓄谋已久。
毫无疑问,这件事只要公布出去,将会在赵国整个官场掀起轩然大波。
少部分有能力的人会弹冠相庆,而那些没有能力,只是靠着祖宗的荫庇当上吏员的人则如丧考妣。
底层的官员也会人人自危,没有人想从堂堂官员,成为小小的吏员。
“敢问大王,吏员考试是只举行一次,还是形成惯例?”蔺相如见没有说话,只好上前询问。
“惯例,不过第二次授官的考试,暂时只举行一次,后续等考核制度优化之后再说。”赵括想了一下,开口说道,如果考核制度能够完善,这样的考试是没有必要的。
只要在选拔吏的时候考试就行了,吏到官没有必要特地设定门槛。
“那这次考试放在什么时候?”蔺相如问道。
“燕地要明年才能逐渐恢复安定,就放在明年年底吧,具体时间、事则由诸位爱卿安排。不过现在就可以把消息放出去了,让大家都准备准备。至于题目。由虞卿负责,可以联合学院一起出题。以法律、案件处理、民事纠纷、算数、治理、国家以及地方发展为主。地方考核可以加入地方特色、风俗文化等因素。”赵括想了个大概之后,很自然的把锅甩在大臣头上。
大臣,就是帮他干活的。
这也是他为什么日日夜夜想着怎么招揽人才,培养人才的原因。
人才越多,能力越强,他就越省事。
“法律、案件处理、民事纠纷、算数、治理、国家和地方发展……”虞信已经清楚赵括想招揽哪部分人才了。
“臣会努力办好。”虞信说道。
“最后一件事就是开发燕地,特别是辽河平原的事情。”赵括说道。
燕国,还是那句话,远离中原,气候寒冷,农业并不发达,全国主要产粮区就是燕山以南,以蓟城为中心这部分。
这部分水利设施已经很完善了,人口密度也很高,开发的潜力不是太大。
辽河流域到燕昭王时期才被纳入燕国版图,至今不过数十年,由于种种原因,并未得到有效开发。
当然,除了辽河平原之外,北方还有面积更大的好地方,那就是东北平原剩下的地区以及外东北。
大面积的黑土地,意味着超高的亩产,即便有半年是冬天,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,也都足以称得上王朝根基。
但赵国目前没有能力开发东北,不是因为道路艰难,沿途多沼泽。
对于人定胜天的华夏人来说,气候,土壤,这些都不是问题,中原曾经也不是沃土,经过祖祖辈辈开发治理,才成为了沃土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人定胜天的前提是得有人,有足够多的人。
开发东北不是一时半会儿的事,那都得论代的,而且是好几代人不断努力才行。
问题是赵国现在没人。
吞并燕国之后,赵国人口也只是刚刚过千万而已。
这点人口也就勉强维持现在的领土,哪有多余的人口去开发东北。因此赵括即便知道东北有一大块好地方,也没有告诉过任何人。
不仅东北,漠南东部,也就是后世内蒙古东部几个盟,也都是可以种地的。
后世内蒙古粮食产量比江苏、河北这些产粮大省还高,不过内蒙古的主要产粮是玉米,赵国没有玉米,只能种一点大豆,留着冬天喂牲口,真正开发成农田是做不到的,还是因为人手不够。
如果赵国有足够的人手,那也肯定选择东北,不会去漠南种地。
现在……东北和漠南,赵国都只能看着……
唯一伸手能够够着,并且有能力有人手开发的只有辽河平原。
辽河平原有大片的沼泽地和盐碱地,不过这没啥,有水就能种地,管你是沼泽地还是盐碱地,赵国都能改造,让你变成良田。
这年头北方是不缺水的。
水利建设好,辽河平原不仅可以种植小麦,粟,大豆,黍,还能种植水稻,后世辽河平原可是辽宁最主要的水稻产地。
因此赵国打算在燕国的基础上,在未来几年内大力开发辽河平原,将辽河平原打造成赵国核心区域之一。
众人再次对视了一眼,心里深深叹了一口气,又要抽调人手了。
说实话,赵国之前是没想到李牧能够这么快把燕国打下来的,也就没有准备人手,绝大部分水利专家都还在河套挖河呢。
想要开发辽河平原,除了水利专家,还需要农家的帮助。
但农家除了几个老头在学院,剩下的全国各地都有,总不能把老头送过去吧,一路舟车劳顿,要是把人给颠没了,赵国上下得后悔死。
今年年初,农家培育出了优质水稻,亩产比之前提高了百分之三十,再加上插秧的普及,亩产比之前提高了接近一半。
上个月,天仓氏新培育出来的小麦,亩产比以前也提高了三成多。
赵括高兴的给几个老头每个人都封了侯,还赐了封地。对于赵国,乃至以后所有王朝而言,这可比战场上打赢几场战争重要多了。
有了农家的不断进步,赵国才有足够的底气。
农家的几个老头可是赵括的老北鼻,见到都要主动弯腰行礼的存在。
“大王,我赵国水利大师都在河套,至于农家,全国各地都有,现在将他们招回来,既耽误事情,又浪费时间。不如……从燕地招揽人手吧,可以令李牧总督张贴告示,招揽水利大师以及农业方面的人。”
“燕人对本地更加了解,做事也更加方便,而且燕地六郡那么大,不可能招不到人。若是实在招不到人,再从河套调人过去也不迟。另外,臣听闻,学院的邹衍大师对农业也颇有研究,曾经帮助燕国培育出抗寒的黍,他对燕国极为熟悉,大王或可以让其前往燕地。”蔡泽拱手说道。
“邹衍?寡人之前倒是没有想到,等抽空寡人会和他说的。其他人还有没有别的看法?”赵括问道。
“大王,韩魏两国要重新为荥泽筑堤,必然会派水利大师前往,等堤坝修筑结束之后,大王可以让望诸君和内史将这些水利大师请过来,派往辽河平原。”蔺相如眉眼纷飞,他已经体会到了挖人墙角的快乐。
“韩国和魏国岂会坐视我赵国这么做?”一直没说话的触龙说道。
“我赵国帮韩国收复失地,帮魏国解大梁之围,又帮他们救灾,要区区几个水利大师,他们还敢拒绝?”蔺相如脸色一板,义正词严的说道。
“相国所言深得寡人之心。”赵括笑着说道,“就按相国和司农所说去办。”
事情说完之后,君臣就开始漫长的处理政务环节,连赵括都没有离开。
前几天他是想着偷懒的来着,后来听说蔺相如触龙几个老头每天晚上加班到半夜,天没亮又开始工作,实在是于心不忍。
蔺相如他们要是累坏了,政务没人处理,最后吃亏的还是赵括自己。
秉着自己的大臣只能自己宠原则,赵括只好过来和他们一起处理政务。
“大王,秦国情报。”刘平走进殿内,小声对赵括说道,将手中一小卷纸递了过去。
“羌骑到秦国了!没想到真让秦国借来了,不知道秦国付出了什么代价,不过可惜的是羌骑来晚了。如果能早半个月,还有可能扭转战局,现在……就看秦王如何选择了。”赵括接过纸条,打开一看,笑着说道。
“齐国战场有消息传来吗?”赵括问道。
这段时间以来,李牧和乐毅不断有捷报传来,廉颇也将秦军牢牢挡在上党外,不过因为兵力太少,很难主动进攻。
唯独庞煖,每隔五天送一次信,每次信中只说一件事,那就是两军还在对峙……
“昨天送信回来了,说两军还在对峙,臣就没递给大王。”刘平说道。
“寡人知道了。”赵括点了点头,继续处理政务。
至于派人催,那是不可能催的。
既然派庞煖统兵,那赵括就会给他充分的信任。
几天后,燕王被李牧送到了邯郸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望着越来越近的邯郸城,燕王心中倒也没有太多亡国的悲痛,他在思考一件事:自己是不是有史以来最惨的国君,连登基都没有来得及登基就被抓了,以后更不可能有机会登基。
燕王的车架并不是囚车,只是一辆很普通的车架,因此没有什么路人围观。
赵括也没有特地羞辱燕王,只是请燕王喝了一顿酒,交谈了一二。
燕王见赵括还算和蔼,稍稍放下心来,酒宴之后,小心翼翼的问道:“不知赵王打算怎么处置罪臣?”
“寡人已经为燕王准备好了住宅,燕王安心在邯郸住下就行。放心吧,寡人不会杀了你的。”赵括笑着说道。
“多谢赵王。”燕王卑微的行礼,也不敢多问,便在侍从的带领下来到了自己的住宅。
穿过一条街,侍卫在距离王宫并不算很远的地方停了下来。
“就是这里了。”侍卫指着面前虽然比不上王宫,但也堪比普通贵族宅院的一处住宅说道。
“多谢这位……小兄弟带路。”燕王伸手朝袖子里摸了摸,啥也没摸到,才想起来自己身上不曾带钱。唯一值钱的可能就是这身衣衫,但不可能赏给侍卫。
“呦!这么多年,我终于有邻居了。你是谁?身份不一般吧,一般人可没资格住在这里。”这时,只听得开门声响起,一名体型高大,满脸胡须的男子从旁边大门走了出来,见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
“敢问大王是何事?”蔺相如问道。
“吏的问题。我赵国各地吏员几乎都是由当地豪强一代代传下来,父传子,子又传孙,只要生下来就不愁没工作,这就导致了大部分吏员并没有什么才干,只是依靠祖上的血脉当上了小吏。这些人不求上进,不学无术,甚至为祸一方,最后却要朝廷来背负骂名。”
“而剩下极少数有才干的人,却因为地位低下,等不到机会,无法施展才干,最终孤老于荒野。这是我赵国的损失。既然如此,为什么不给他们一个机会呢?”
“寡人打算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吏员考试,所有吏员都要参加,以郡为单位进行。只有考试通过的吏员,才可以留下继续做吏。没通过考试的,全部辞退。人手不足可以重新招,但是也要考试。吏员通过考试之后,可以到邯郸参加第二次考试。其中成绩前八十名授予官职。”
“另外,从今以后,不仅对官员进行考核,对吏员也要进行考核,考核优异者,可升官。不合格者,辞退。同样,官员不合格者,除了贬官、革职之外,还有可能被贬为吏。”赵括说道。
从先秦,到两汉,再到唐宋,吏的不断恶化,本质上来说就是因为阶层的不断固化。
先秦时期,吏还有上升的渠道,只是这个渠道很窄。两汉时期,这个渠道就更窄了。
等到唐宋时期,吏的上升渠道已经被完全封锁,凡为吏者,三代不允许参加科举,科举都没办法参加,还怎么当官?
这种情况下,除非家里闺女被皇帝看上了,能够一飞冲天之外,否则你就是再有本事,顶多也就是一个在当地比较有名望的老头。
既然怎么努力也没用,那就不努力呗,敛财就行了。
整天想着敛财,能不恶吗?
战国时期官和吏的阶级还没有唐宋以后那么泾渭分明,现在赵括就要彻底打破官和吏之间的界限,以后官可能会被贬为吏,吏也有机会升为官。
大家都一样,谁也别想鄙视谁。
除此之外,就是为了挑选人才了。
赵国太缺人才了,过去缺,现在缺,以后也缺。
不是每个有才能的人都会遇到伯乐,怀才不遇的终究是大多数。
谁能想到,当年在齐国乞讨的百里奚最后能辅佐秦穆公称霸西戎,居住在郊外的野人孙叔敖能够辅佐楚庄王一鸣惊人。
赵括就不信了,赵国这么多小吏,难道就没有几个能人?说句不好听的,哪怕是一群流氓,也会有比较厉害的流氓头子。
众人对视了一眼,虽然赵括嘴上说是突然想起来的,但这么成熟的想法怎么看都不像是突然想的,反而像是蓄谋已久。
毫无疑问,这件事只要公布出去,将会在赵国整个官场掀起轩然大波。
少部分有能力的人会弹冠相庆,而那些没有能力,只是靠着祖宗的荫庇当上吏员的人则如丧考妣。
底层的官员也会人人自危,没有人想从堂堂官员,成为小小的吏员。
“敢问大王,吏员考试是只举行一次,还是形成惯例?”蔺相如见没有说话,只好上前询问。
“惯例,不过第二次授官的考试,暂时只举行一次,后续等考核制度优化之后再说。”赵括想了一下,开口说道,如果考核制度能够完善,这样的考试是没有必要的。
只要在选拔吏的时候考试就行了,吏到官没有必要特地设定门槛。
“那这次考试放在什么时候?”蔺相如问道。
“燕地要明年才能逐渐恢复安定,就放在明年年底吧,具体时间、事则由诸位爱卿安排。不过现在就可以把消息放出去了,让大家都准备准备。至于题目。由虞卿负责,可以联合学院一起出题。以法律、案件处理、民事纠纷、算数、治理、国家以及地方发展为主。地方考核可以加入地方特色、风俗文化等因素。”赵括想了个大概之后,很自然的把锅甩在大臣头上。
大臣,就是帮他干活的。
这也是他为什么日日夜夜想着怎么招揽人才,培养人才的原因。
人才越多,能力越强,他就越省事。
“法律、案件处理、民事纠纷、算数、治理、国家和地方发展……”虞信已经清楚赵括想招揽哪部分人才了。
“臣会努力办好。”虞信说道。
“最后一件事就是开发燕地,特别是辽河平原的事情。”赵括说道。
燕国,还是那句话,远离中原,气候寒冷,农业并不发达,全国主要产粮区就是燕山以南,以蓟城为中心这部分。
这部分水利设施已经很完善了,人口密度也很高,开发的潜力不是太大。
辽河流域到燕昭王时期才被纳入燕国版图,至今不过数十年,由于种种原因,并未得到有效开发。
当然,除了辽河平原之外,北方还有面积更大的好地方,那就是东北平原剩下的地区以及外东北。
大面积的黑土地,意味着超高的亩产,即便有半年是冬天,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,也都足以称得上王朝根基。
但赵国目前没有能力开发东北,不是因为道路艰难,沿途多沼泽。
对于人定胜天的华夏人来说,气候,土壤,这些都不是问题,中原曾经也不是沃土,经过祖祖辈辈开发治理,才成为了沃土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人定胜天的前提是得有人,有足够多的人。
开发东北不是一时半会儿的事,那都得论代的,而且是好几代人不断努力才行。
问题是赵国现在没人。
吞并燕国之后,赵国人口也只是刚刚过千万而已。
这点人口也就勉强维持现在的领土,哪有多余的人口去开发东北。因此赵括即便知道东北有一大块好地方,也没有告诉过任何人。
不仅东北,漠南东部,也就是后世内蒙古东部几个盟,也都是可以种地的。
后世内蒙古粮食产量比江苏、河北这些产粮大省还高,不过内蒙古的主要产粮是玉米,赵国没有玉米,只能种一点大豆,留着冬天喂牲口,真正开发成农田是做不到的,还是因为人手不够。
如果赵国有足够的人手,那也肯定选择东北,不会去漠南种地。
现在……东北和漠南,赵国都只能看着……
唯一伸手能够够着,并且有能力有人手开发的只有辽河平原。
辽河平原有大片的沼泽地和盐碱地,不过这没啥,有水就能种地,管你是沼泽地还是盐碱地,赵国都能改造,让你变成良田。
这年头北方是不缺水的。
水利建设好,辽河平原不仅可以种植小麦,粟,大豆,黍,还能种植水稻,后世辽河平原可是辽宁最主要的水稻产地。
因此赵国打算在燕国的基础上,在未来几年内大力开发辽河平原,将辽河平原打造成赵国核心区域之一。
众人再次对视了一眼,心里深深叹了一口气,又要抽调人手了。
说实话,赵国之前是没想到李牧能够这么快把燕国打下来的,也就没有准备人手,绝大部分水利专家都还在河套挖河呢。
想要开发辽河平原,除了水利专家,还需要农家的帮助。
但农家除了几个老头在学院,剩下的全国各地都有,总不能把老头送过去吧,一路舟车劳顿,要是把人给颠没了,赵国上下得后悔死。
今年年初,农家培育出了优质水稻,亩产比之前提高了百分之三十,再加上插秧的普及,亩产比之前提高了接近一半。
上个月,天仓氏新培育出来的小麦,亩产比以前也提高了三成多。
赵括高兴的给几个老头每个人都封了侯,还赐了封地。对于赵国,乃至以后所有王朝而言,这可比战场上打赢几场战争重要多了。
有了农家的不断进步,赵国才有足够的底气。
农家的几个老头可是赵括的老北鼻,见到都要主动弯腰行礼的存在。
“大王,我赵国水利大师都在河套,至于农家,全国各地都有,现在将他们招回来,既耽误事情,又浪费时间。不如……从燕地招揽人手吧,可以令李牧总督张贴告示,招揽水利大师以及农业方面的人。”
“燕人对本地更加了解,做事也更加方便,而且燕地六郡那么大,不可能招不到人。若是实在招不到人,再从河套调人过去也不迟。另外,臣听闻,学院的邹衍大师对农业也颇有研究,曾经帮助燕国培育出抗寒的黍,他对燕国极为熟悉,大王或可以让其前往燕地。”蔡泽拱手说道。
“邹衍?寡人之前倒是没有想到,等抽空寡人会和他说的。其他人还有没有别的看法?”赵括问道。
“大王,韩魏两国要重新为荥泽筑堤,必然会派水利大师前往,等堤坝修筑结束之后,大王可以让望诸君和内史将这些水利大师请过来,派往辽河平原。”蔺相如眉眼纷飞,他已经体会到了挖人墙角的快乐。
“韩国和魏国岂会坐视我赵国这么做?”一直没说话的触龙说道。
“我赵国帮韩国收复失地,帮魏国解大梁之围,又帮他们救灾,要区区几个水利大师,他们还敢拒绝?”蔺相如脸色一板,义正词严的说道。
“相国所言深得寡人之心。”赵括笑着说道,“就按相国和司农所说去办。”
事情说完之后,君臣就开始漫长的处理政务环节,连赵括都没有离开。
前几天他是想着偷懒的来着,后来听说蔺相如触龙几个老头每天晚上加班到半夜,天没亮又开始工作,实在是于心不忍。
蔺相如他们要是累坏了,政务没人处理,最后吃亏的还是赵括自己。
秉着自己的大臣只能自己宠原则,赵括只好过来和他们一起处理政务。
“大王,秦国情报。”刘平走进殿内,小声对赵括说道,将手中一小卷纸递了过去。
“羌骑到秦国了!没想到真让秦国借来了,不知道秦国付出了什么代价,不过可惜的是羌骑来晚了。如果能早半个月,还有可能扭转战局,现在……就看秦王如何选择了。”赵括接过纸条,打开一看,笑着说道。
“齐国战场有消息传来吗?”赵括问道。
这段时间以来,李牧和乐毅不断有捷报传来,廉颇也将秦军牢牢挡在上党外,不过因为兵力太少,很难主动进攻。
唯独庞煖,每隔五天送一次信,每次信中只说一件事,那就是两军还在对峙……
“昨天送信回来了,说两军还在对峙,臣就没递给大王。”刘平说道。
“寡人知道了。”赵括点了点头,继续处理政务。
至于派人催,那是不可能催的。
既然派庞煖统兵,那赵括就会给他充分的信任。
几天后,燕王被李牧送到了邯郸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望着越来越近的邯郸城,燕王心中倒也没有太多亡国的悲痛,他在思考一件事:自己是不是有史以来最惨的国君,连登基都没有来得及登基就被抓了,以后更不可能有机会登基。
燕王的车架并不是囚车,只是一辆很普通的车架,因此没有什么路人围观。
赵括也没有特地羞辱燕王,只是请燕王喝了一顿酒,交谈了一二。
燕王见赵括还算和蔼,稍稍放下心来,酒宴之后,小心翼翼的问道:“不知赵王打算怎么处置罪臣?”
“寡人已经为燕王准备好了住宅,燕王安心在邯郸住下就行。放心吧,寡人不会杀了你的。”赵括笑着说道。
“多谢赵王。”燕王卑微的行礼,也不敢多问,便在侍从的带领下来到了自己的住宅。
穿过一条街,侍卫在距离王宫并不算很远的地方停了下来。
“就是这里了。”侍卫指着面前虽然比不上王宫,但也堪比普通贵族宅院的一处住宅说道。
“多谢这位……小兄弟带路。”燕王伸手朝袖子里摸了摸,啥也没摸到,才想起来自己身上不曾带钱。唯一值钱的可能就是这身衣衫,但不可能赏给侍卫。
“呦!这么多年,我终于有邻居了。你是谁?身份不一般吧,一般人可没资格住在这里。”这时,只听得开门声响起,一名体型高大,满脸胡须的男子从旁边大门走了出来,见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
为更好的阅读体验,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,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, 转码声明。
808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vip小说网站阅读神话战国之我是赵括,神话战国之我是赵括最新章节,神话战国之我是赵括 xbiquges.com!
808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vip小说网站阅读神话战国之我是赵括,神话战国之我是赵括最新章节,神话战国之我是赵括 xbiquges.com!